浅析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2016-04-29 17:09:45
树寿兵

 

扶贫制度与社会工作在理念上是一致的,在服务对象上也具有相通性。在当前强调“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在介入精准扶贫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理应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扶贫政策执行方法的多元化,以及扶贫对象需求的多样化,扶贫成效的精准化,社会工作凭借其更加专业性和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将成为我国扶贫事业中的新手段和重要补充。

一、在精准扶贫中社会工作如何定位

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来到看,社会工作在我们当前的精准扶贫中,应该积极充当政策制定环节中贫困群体的利益维护者、政策执行过程中贫困者需求的评估者、为贫困者提供各种帮助的服务者、提升贫困者自身能力的使能者、积极倡导贫困者更新观念的倡导者等。

从社会工作的实践认识来看,一是整合资源的构建者。协助贫困人群和社区培育、建立或激活以相互信任、互助合作为内核的社会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共同行动力。二是能力塑造的建设者。提供知识、技能和相应资源,以使贫困者能够参与改善自身经济社会处境的活动,包括建立他们为行动所必需的文化及身份认同上的自信。三是融入社会的协作者。通过增权、倡导或协调等支持贫困人群摆脱被“污名化”的影响,克服社会排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和途径,促进社会包容,从而消除或减少社会环境对他们发展的障碍。

二、在精准扶贫中社会工作优势何在

社会工作与其他组织扶贫有所区别:一方面,社会工作更注重政策的影响,社会工作由于其专业性和职业化,更能够了解贫困者的需求,更能够推动政策制定者出台符合贫困者需求的政策;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更注重对贫困者自身能力的改变,并积极倡导贫困者改变观念。

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开发有三个亮点:即社会资本、能力建设、社会排斥与包容,这些都是与以往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介入扶贫开发有所不同的。采纳最新的“发展性社会工作”等理论视角的社会工作还可以将其他社会力量的长处结合起来,同时避免其不足。根本上,它是从当地贫困人群和社区的主体性出发,注重他们的参与、共享,高度重视组织化的社会过程,同时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目标的一种综合性介入,因而可确保实现更好的、有持续性的效果。

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传统企业、公益组织和国际发展机构在扶贫开发上取得了客观的成效,但其价值观和方法较为粗放,缺乏规范,容易出现扶贫资源和需求的错配,忽视贫困群体和社区的能力、积极性和主体性,容易形成“等靠要”和越扶越贫的恶性循环。社会工作有一套较为系统和规范的专业价值观、专业干预策略和细致的工作方法,可以针对贫困群体在个人、小群体和社区层面进行干预,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建立贫困群体主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与外部资源的对接,带来可持续的动力,满足贫困群体脱贫和发展的愿望。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原先的扶贫往往是‘一刀切’,不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和需求的差异性。而社会工作在介入时会先评估当地的需求和问题,并对这些需求和问题进行排序,确定哪些需求和问题是可以落地的,从而保障实施的精准、到位。社会工作具有理念、方法、角色三大专业优势,在理念上,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倡导的助人自助、个别化、自我决定有极强的共通性;在工作方法上,社会工作强调对服务对象问题和需求的评估,有利于做到分类扶贫、精准到户;在角色上,社工注重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赢得服务对象信任,双方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所以,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有力助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大精准脱贫措施高效落地。

三、在精准扶贫中社会工作如何介入

第一,政府牵头。各级政府应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逐步在贫困县、乡建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站点,让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延伸到贫困乡镇和村社,作为在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以外从社会服务层面切入的重要干预策略。在政府主导的救助式扶贫中,社会工作参与有关救助政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就精准扶贫而言,针对一些贫困者个体或家庭,首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个人和家庭的情况,并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社会工作者可以个别方式受聘于政府机构或以社工机构团队的方式接受政府授权委托或购买服务,负责从评估到救助的全过程实施执行。

第二,业务引导。根据近年来民政部发布的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城乡社区服务、低保与社会救助、“三留守”人员社会服务等指导意见,建立相关的专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社会工作针对各种贫困群体开展精准扶贫提供抓手。以村、社区为单位的扶贫开发中,政府可以单独购买社工机构的服务,明确任务目标,由社工机构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负责对某村或社区独立设计和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第三,多方合作。鼓励各级政府和扶贫办进行扶贫规划时,充分整合社会工作提供的社会服务规划,可考虑结合社会工作的能力建设模式,发挥社会工作在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的作用。可以推崇社工机构作为社会组织与企业、基层政府三方力量合作的模式,即“乡(村)--社”合作模式。其中,企业在经济领域有其特长优势,社工机构等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领域有其专长和优势,乡村基层政权起统合协调作用,三者相结合,如能做到在尊重当地人群主体性的基础上有机统一、形成合力,效果应当会很好。

上述只是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具备了可能性,具体的路径是:一是根据本地条件找切入口;二是建立社工站和本地的相应组织;三是培养本土乡村社区工作者;四是督导及时跟进;五是资源的跟进。传统扶贫大都是做硬件,社会工作是软硬件都做,如社区文化打造、社区支持网络打造、社区动力激发,使社区发展更为持久、更可持续。这就给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具备了可操作性。

在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之后,社会工作有效介入精准扶贫应发挥的作用有:一是评估调查了解贫困者的需求;二是协调和链接各种社会资源,用优势视角挖掘当地的资源;三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场域,开展地区发展模式和社区生计扶持活动。运用助人自助核心理念,发挥村民自助互助的作用,进行资源链接,实现当地资源与外地资源的互换。

四、当前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不足之处

可喜的是,政府已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也明确,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这为社会工作发挥作用开辟了空间,但实践层面目前还有诸多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原本就存在偏重城市、忽视农村的问题,而目前城市社工数量尚且不足,更不要说农村了。就我们姜堰区而言,通过国家考试认可的专业社工人才仅50人,无论是与江苏省现代民政示范区建设的指标要求,还是与《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苏组通[2015]92号)要求,都相差甚远。对此,可以通过激励和培育贫困地区的本土乡村社区工作者来应对。同时对村干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人员培训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推动他们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尤其是个案和社区工作方法,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其次,资源的缺乏也是影响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农村的资源太少,比如在部分农村社区,一名社工一年的工资只有两万元左右。政府只有大力提升农村社工的地位和资源,并有制度保障,才能吸引社工下农村扶贫。

最后,扶贫攻坚中的社会治理创新议题也引起业界关注。各级政府需要从社会治理创新的高度进行制度设计,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等办法转移政府职能,让民办社工机构承接它们擅长开展的社会救助、能力建设、互助互济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要有效助力国家精准扶贫事业,除了必须扎根城乡社区,准确界定扶贫对象,以村居和家户为单位,具体落实国家的各项扶贫资金到位和扶贫政策执行之外,还必须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在深入理解有关致贫的社会根源的基础上,采取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在物质和精神双层面上“对症下药”,切实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在精准脱贫致富上。